到拉麵博物館目的,當然「不是」為了觀賞文物,而是要「吃拉麵」,考量到自己胃的容量與耐力,我決定選Mini Size。那就是在普通小碗之下的迷你碗,麵與湯汁的份量較少,若為了嚐味道是比較適合的選擇,否則以正常男人來說,吃完兩家大概就舉白旗投降,很難有戰力撐到第三家麵店。


擬定好初步拉麵戰略後,就是要物色目標的時候,在博物館廣場的入口處,有館內人員針對每家隊伍的消化速度,來提供顧客大略的等待時間。因此,透過這個看板可以知道,哪幾家麵店是比較受到歡迎,哪幾家麵店大概是來湊熱鬧的…。話雖如此,我在實際吃過三間麵店之後發現,最喜歡的並非「大人氣」店,所以每個人的口味不同,未必要看隊伍長度來決定。

有些麵店是傾向於傳統的看菜單點餐,但有些則是有放置販賣機在外面,你要做的是選定想吃哪一種麵,尺寸大小和口味,以及是否需要追加溫泉蛋或其他附餐,只要投幣進去就會掉出一張票券,輪到自己坐定位時,服務人員會來收取,不需要用生澀的日語對話,對觀光客來說較為方便。

這是我開戰的第一間麵店,是屬於豚骨湯汁的濃郁口味,一開始吃重鹹是因為胃比較空,此時比較好入口,萬一先從清淡開始的話,吃到後面再喝這種豚骨湯就會感到反胃,所以設定就先吃重口味,結束後再到博物館四周逛街,等消化的差不多再戰第二回合。

這是第二間的醬油拉麵,也是我在看板上發現,排隊排最長的一間店。當初邏輯推算,這麼多人排隊一定非常好吃,所以興致勃勃的跟在隊伍裡緩緩前進,順便在這個人工模擬的小巷子拍拍照。未料,實際吃過之後感覺普通,沒有什麼令人驚豔的口感,煮拉麵的廚師很年輕,似乎沒什麼百年口味的氣氛,或許是期望太高,所以失望度也高。

吃到第三間,其實已經感到很疲憊,這是我頭一遭吃拉麵吃到很疲倦,感覺就是撐、撐到站不直,努力地想要跨入店裡,又會擔心端上來的麵太大碗,人就是這麼矛盾的動物。不過,這間麵店給我感覺很好,煮麵的看起來就像個認真老師傅,對待拉麵的態度就有架勢在,且服務的老太太人很親切。

吃過豚骨、醬油口味之後,我要嘗試的是鹽拉麵,這種口味清淡的拉麵考驗湯頭功夫,太淡沒味道、太重會很鹹,老師傅功力很重要。在我全程觀看老師傅製作、老太太端上桌後瀰漫的芳香,我確定這天選到好東西,喝口湯感覺名不虛傳,這碗麵很適合在拉麵博物館擔任結尾,後面就沒必要去嘗試。

同行的友人決定挑選乾麵,這種麵是撈起來沾醬汁來吃。吃完麵條後,可以叫店家幫你在醬汁裡加湯,那種味道又是截然不同,也是很特別的拉麵吃法。

吃完拉麵「哈」管煙吧!哈哈~~其實這是懷舊童玩店內的薄荷糖,但是樣子很像是大人抽的香菸,就當個玩笑吧!這時肚子真的鼓起來,雖說這個博物館允許觀光客蓋個章出去新橫濱市逛街消化,在打烊前還可以再回來打牙祭,但有鑑於這天吃的份量太多,後來看到拉麵都有點恐懼感,於是決定走人。

 

010314 13011101396_1063727166988593_1451927212_o11210161_852939644753935_710020751_n11267906_1075645889130054_18659107_o20150411_10094620150520_14151320150520_160310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rral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